“种”指的是翡翠的质地,也就是其结构的致密程度。种大抵可分为玻璃种、冰种、糯种和豆种等。在质地上,玻璃种>冰种>糯种>豆种,也因此种越好价格越高。
“水”又称为“水头”,它可简单理解为翡翠的透明度。水和种往往互相关联,种好(质地细腻)的翡翠往往水头也不差(透明度好)。价格上也是透明度更好的翡翠价值更高。
“色”就是翡翠的颜色。翡翠颜色种类比较丰富,能划分出绿、紫、红、黄、白、黑、无色等色系。传统上以绿色最受青睐,同时追求“正、浓、阳、匀”(但并非其他色系的翡翠不追求这些),这四项里每一项的细微差别都会影响翡翠的价值。
“瑕”即是翡翠的瑕疵。作为自然造物,翡翠难免会有瑕疵,具体可表现为裂隙、石棉等,它们不仅影响翡翠的美观度,有可能影响到翡翠的耐久度。自然而然地,瑕疵越少的翡翠价格越高。
“工”也就是翡翠的外在工艺。加工这方面受人为影响很大,好的加工能够在赋予美观造型的同时剔除瑕疵,糟糕的加工反而糟蹋料子。如果由雕刻名家出品,更能提升收藏价值。
市场上有不少假冒伪劣品被用来充当优质翡翠,商家甚至会打出“优质翡翠跳楼价”“一折甩卖”等旗号来吸引消费的人的目光。对于这类宣传,应时刻保持警惕。要知道一分价钱一分货,真正的优质翡翠往往在种、水、色、工方面有突出表现,正常来说价位会比较高,不会打出低价甩卖的噱头。
因此,在消费时最好能问清楚商家或主播所销售的“翡翠”产品到底是哪一类型。
就是从自然界挖出后只经过切割、雕刻、抛光的翡翠,俗称翡翠A货。一般只有天然的翡翠可以直接称为翡翠。
这类翡翠通过人工手段改善了劣质翡翠的透明度与颜色,外观看上去仿佛跟高档翡翠一样,俗称的翡翠B货(经过漂白、充胶以提高透明度)、C货(经过染色使之颜色更为鲜艳亮丽)、B+C货(包括漂白、充胶、染色,同时提升透明度和颜色)都是指处理品。依照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经过处理的翡翠,应当在检验测试结论中有所体现。而商家或主播销售这类产品时,应当主动告知它们是经过处理的非天然品。
可理解为假冒品。也就是用其他种类的材质模仿翡翠的外观。用来仿制翡翠的材料多种多样,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其他品种的玉石(玉石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了很多不同的品种,翡翠是玉石下的其中一个品种)。同样地,商家或主播销售时,应当主动明示产品为仿翡翠/仿制品/假冒品。
就是用≥2种材料拼贴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拼合翡翠使用的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翡翠,可能是翡翠与翡翠拼贴在一起,也可能是由翡翠与其他种类材质(玻璃/其他品种玉石等)拼合在一起;即使使用了翡翠,但也有一定的可能是经过处理的翡翠。不管怎么样,销售拼合的翡翠时,商家或主播也应当主动告知消费者。
有时候,因商家在直播中套用滤镜或是实际发货的样品更换了一批料子,消费者会发现拿到手的产品没有直播间的好看(比如实物的种、水、色都不如直播间的美丽)。这种情况下,为了确定品种、质地、颜色、透明度是否真实,消费者可以向主播现场提问是否叠加滤镜还有是不是实物专拍,是不是能够送去检验机构开具权威的鉴定证书,以证明商品是天然翡翠,商家是否能提供正规的票据并尽量保留证据。
最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建议消费的人在直播间购买前尽可能地选择专业的平台,专业平台有专业的售后体系和完善的赔偿机制。为了方便进行售后维权,建议收货拆包时进行细致的录像,录像内容有但不限于包裹外观、商品外观、票据或标签等纸质文件上的文字内容。(来源:深圳市场监管)